普陀山,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海域,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5A级景区。普济寺,又称前寺,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麓,背靠宝陀讲寺,与法雨寺隔海相望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),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)、雍正八年(1730)及乾隆五十九年(1794),三次重修。
普济寺建筑群依山而建,布局巧妙,气势恢宏,有殿堂楼阁三十余座,僧房一百多间。寺院占地约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。全庙共有六进院落,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弥勒殿、天王殿、圆通宝殿、方丈楼、大悲楼。两侧分布着禅堂、库房、客舍和斋厅等。其中,圆通宝殿、方丈楼、大悲楼三大主建筑分别于1918年、1930年、1950年代重建;其他主要建筑均为清代所建。
在普陀山的众多寺庙里,普济禅寺的规模并不是最大的,但却是历史最悠久的。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有僧人居住,清朝时期更是成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,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。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普陀山,其宗教地位极高,因此这里也是我国著名的观音道场,素有"南海圣境"、"人间第一清净地"的美誉。
在历史上,普济禅寺曾有过多次修复。据记载,明万历年间,当时的住持慧光和尚便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。到清朝时,又再次进行修整,并更名为大慈真如庵。到了民国期间,因当时战乱频繁,再加上受到日本侵略军的侵袭,所以很多庙宇都被毁坏了,而大慈真如庵也受到了一定影响。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,政府才将大慈真如庵重新修建。
20世纪60年代初,由于国家经济状况不佳,所以为了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,政府决定关闭所有寺庙。于是,1961年8月1日,包括大慈真如庵在内的全部6个庙宇被关闭。此后,这些庙宇就被改造成了农场。直到1983年,普陀区文物管理所开始着手恢复这些古迹。1980年初夏的一天,时任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、上海佛学院副院长的周叔迦来到舟山市定海县(现舟山市定海区)沈家门镇西塘村考察。他发现这里的农民正在开挖土地,准备种庄稼。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当地人在建造一个大型的建筑群——沈家门渔港码头。随后,周叔迦便向当地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。不久后,沈家门渔港口岸工程指挥部成立,由当时的市文化局负责具体实施这项工作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